“數利”基礎設施總論

發布時間 2022-05-26

專家解讀



為國民經濟、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和公共服務系統稱為基礎設施【2】,如公共交通、輸油管道、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等基礎設施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總和【3】。


農業經濟時代有水利基礎設施,工業經濟時代有電力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成為當時經濟形態發展的關鍵支柱。類比到數字化領域,數據的流通和利用,同樣需要有水利和電力那樣的基礎設施進行支撐,也應該建設相應的工程設施和服務系統。因此,應該從國家和地方數字經濟到關鍵領域或產業數字經濟視角,把握數字經濟規律、洞察數據要素本質、結合基建經驗、把握新規律、使用新方法來指導我們探索和發展數據要素,布局與數據緊密相關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以標準化和系統化的結構支撐和約束數據要素,最大化地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開發、利用數據,發揮數據效能,利用數據獲得創新優勢和競爭優勢,迸發出數字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活力和新價值。




新老基建融合共生,基礎設施化、數字化、運營化趨勢明顯



(一)基礎設施化支撐國民經濟上規模,拉動經濟增長


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相當程度上得益于支撐國民經濟的主要元素如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等都快速實現了基礎設施化?;A設施化發揮基礎設施建設的乘數作用,能夠拉通領域全產業鏈,支撐國民經濟上規模,帶動經濟增長。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系統謀劃、整體協同,精準補短板、強弱項,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調動全社會力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睍h還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傳統基礎設施水平”, “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政策引導和市場培育,要多輪驅動,發揮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多方面作用,分層分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睂π吕匣A設施細分賽道做了全面的分類和闡述,主要包括五大類,一是網絡型基礎設施(交通、能源、水利等),“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建設的重點”。 二是產業升級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三是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群交通一體化)。四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水利、農村環保、農村交通運輸體系)。五是國家安全基礎設施?!耙茖W規劃,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統籌各類基礎設施布局,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協調聯動?!敝醒胴斀浳淮螘h精神表明,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需要統籌協調、共建共享、互聯互通、融合共生,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整個基礎設施領域,涵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產業,具有突出的“基礎設施化”特點——既具有基礎性、公共性、先導性、規模經濟性和社會性等基本屬性,也具有系統性、網絡性、規模性、經濟性和長周期性的特點【3】。會議明確,“要適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 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統籌發展和安全,具有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雙重作用。


(二)基礎設施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特征明顯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字基礎設施,已經成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備基礎設施的基本屬性,且基礎設施化速度很快,特別是對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突出表現。不過,作為基礎設施體系的“新成員”和“后來者”,數字基礎設施的基礎設施化程度尚低,基礎設施應該具有的強公共性、規模效應和經濟性還有待提升,尤其是在龐大的、需要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產業側市場,越來越多的業務場景和業務需求紛紛涌現,有更多的新型基礎設施或數字基礎設施出現并補充到現代基礎設施體系中來。就是說,數字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和內容會不斷更新和變化,“全國兩會”提案中提到的 “數利”基礎設施就是典型的數字基礎設施代表。新型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具有鮮明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特征,即,其共性特征是數字化,能夠釋放“數字紅利”【4】,與傳統基礎設施有著顯著區別。


(三)以基礎設施運營化來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


對于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以及與數字化技術緊密相連的新型基礎設施而言,均是巨型、復雜和長周期性的系統工程?;A設施建設關乎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當下和長遠,不僅關系到經濟效益,還涉及到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的中長期效益, “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經濟賬,又要算綜合賬,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币虼?,需要準確把握基礎設施的演進過程、發展階段和業務場景應用特點,優化基礎設施布局、功能,探索適合的發展建設模式,加速完善和形成其基礎設施屬性?!耙苿诱蜕鐣Y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市政設施投資運營?!睆娀\營和監督管理,探索多種創新的運營方式,推動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參與到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運營中,以基礎設施運營化來提高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綜合效益。ToB和ToG側天然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和運營者,特別是ToB產業側,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方面更是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理解,建設一個穩固安全的基礎設施,更重要地是加強基礎設施運營,以運營化思維,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全面運營來提供強大的多樣化的公共服務。首先,要求未來的IT結構和基礎設施需要對外適度開放,來承接外部基礎設施的服務,將自己變為神經末梢或神經元。其次,從智慧城市和產業側看,城市、行業、產業鏈等業務群落,基本都已經開始建立覆蓋整個區域和領域的IT基礎設施,而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也是其中的重要支柱。再者,基礎設施不是“靜止不動”的地基,是通過對基礎設施全面運營,基于基礎設施提供強大的公共服務,構成了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全面運營到拉通整個服務價值鏈的公共服務,通過這個全價值鏈來支撐和滿足千行百業的各類服務和應用需求,特別是為ToB和ToG側提供的產業互聯服務顯得尤為重要,比如“上云用數賦智”【5】的上云服務、用數服務和智能化使能服務等。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經濟行穩致遠



(一)新型基礎設施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發展均伴隨著基礎設施的大建設、大提升,這一經濟規律也同樣適用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優化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重構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數字經濟連續5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3月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以獨立成段的方式【6】,提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同時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更好賦能經濟發展?!标P于數字經濟三大支柱的說法,業界有兩種,第一種認為數字經濟的三大支柱【7】,一是數字產業化,是基于數據、信息網絡和數字技術應用的新商業模式;二是產業數字化,是國家基于數字產業化來推動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三是新技術驅動、以數據為核心要素的新型基礎設施。第二種認為數字經濟的三大支柱,也就是推動數字經濟新形態的“三駕馬車” 【8】,一是數字技術;二是數據要素;三是新型基礎設施。上述兩種觀點均將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數字經濟的三支柱之一,可見新型基礎設施對于數字經濟發展起到了基石性作用,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抓手。


(二)數字基礎設施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關鍵組成部分的數字基礎設施,一般是指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9】。數字基礎設施的目標是為數據要素的流動修筑“信息高速鐵路”,即為數據安全有序地流通打破壁壘、保駕護航,讓數據之“路”暢通起來。工信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中指出,數字基礎設施包括三類內容【10】,一是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5G、千兆光纖網絡、IPv6、移動物聯網、衛星通信網絡等),二是數據和算力設施(算力中心、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區塊鏈基礎設施等),三是融合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不難看出,數字經礎設施不僅具有縱深滲透以及顯著的集約整合能力,能夠有效打破信息界限、知識界限、產業界限、空間界限,而且可以將消費需求實時傳遞給供應側,雙向賦能供給側與需求側,使供需兩側形成雙螺旋式的持續互動,全面推動要素化,改變經濟社會的生活方式、建設方式和運營方式。





多維度認知“數利”基礎設施



水利及其基礎設施是農業經濟的命脈,電力及其基礎設施是工業經濟的血液。以水利基礎設施和電力基礎設施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以及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為國民經濟和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構成了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數利”基礎設施是約束和支撐數據要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數據基礎設施


在數字基礎設施支撐數字經濟深化發展進程中,數據要素發揮著關鍵引擎作用,數據要素 “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如同“石油”、“血液”和“流動的水”一樣貫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數據要素是新的生產力,可以產生動力,同時也是生產要素,數據要素的匯聚和流動可以帶來價值,能夠帶動技術流、人才流、 資金流和物質流,形成“數力”。在數字化不斷深入、數據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用于控制和調配數據要素,實現對數據要素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達到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發揮要素價值的目的而構建的工程就是“數利”工程,具體就是,在嚴重依賴數據的數字化背景下,由數據湖、數據鏈連通協同平臺以及其他數據業務相關的協同專項基礎設施就構成了“數利”工程。通過數據要素聚合流通過程,催化從量變到質變的樞紐效應,將數據要素進行綜合治理和配置,安全和充分地利用數據價值,獲得競爭優勢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就是“數利”基礎設施??筛爬椋涸跀祿厝芷趦?,用于支撐和約束數據要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即為“數利”基礎設施。


(二)全面認知“數利”基礎設施涵義的兩個起點


為了更便于描述清楚“數利”工程和“數利”基礎設施的涵義,我們可以從數據原生【11】和數據戰略【12】兩個起點,聚焦在數據勢能和數據動能兩個焦點上來理解這兩個概念。也就是說,“數利”基礎設施是有關數據原生和數據戰略的系列數據工程,事關數據勢能和數據動能【13】兩大焦點。


數據原生:原生就是那個比較原本的、內在的,而不是外掛的、補丁式的。首先是延續基本框架,其所基于對象的基本框架,即沿用數據的“采-存-算-通-管-用”業務價值鏈基本框架,即數據的采集、存儲、計算、流通、管控和利用;其次是符合本質規律,數據的本質是信息的量化,其基本特征就是容易復制,這也是數據與其他要素的本質區別;最后是滿足根本訴求,數據是要流通的,那么隱私計算就是要力圖實現流通而不擁有,可算但不可見。由云原生延伸一下,可以有“云原生安全”、“云原生數據庫”、“訪問原生”、 “安全原生”、“數據原生架構”等諸多原生,還有啟明星辰在2021年末提出的“數據原生安全”概念也是一樣,數據原生安全的核心就是提醒我們回歸本源看數據安全,將“三本”認知,作為解決問題的起點和初心。


數據戰略:是圍繞數據發起的戰略,是指機構決策者通過建立或優化數據以及數據的生產者、使用者和支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聯關系,建立全景數據視圖,統領、協調各個層面的數據管理工 作,提高數據管理規范性和效率,確保各級數據使用者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數據服務和支持,繼而使能業務目標達成和利用數據獲得競爭優勢的戰略規劃。數據發展愿景、目標、建設原則、數據能力建設的關鍵舉措(如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標準、數據架構、數據開發、數據質量、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數據應用、數據估值、數據安全等)、實施路徑策略和數據戰略效能評估體系(如數據能力評估、實施評估、安全評估等)等構成數據戰略框架。


(三)全面認知“數利”基礎設施涵義的兩個焦點


聚焦在數據勢能和數據動能兩個焦點上來理解“數利”基礎設施。


數據勢能:可以理解為從數據賦能數字化轉型,數據驅動業務、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等角度,通過數據要素化和數據資產的開發、管理和運營等手段,聚集數據能量,實現數據要素和數據資產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說,數據勢能聚焦于第一曲線(過去到現在業務增長總和,是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第二曲線(現在到未來業務增長總和,是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數據動能:圍繞數據生態場景,數據交易模式,創新數據衍生產品和隱私保護等領域,通過多元化的數據共享手段,讓數據流通起來,充分喚醒數據潛在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就是說,數據動能聚焦于要素市場、數據資產和數據衍生品等方向。


在數據勢能和數據動能兩個焦點上,可以利用“數利”基礎設施,加大數據勢能,加快數據動能,促進數據勢能和動能轉化,更好地支撐和制約數據,利用數據獲得競爭優勢。


(四)“數利”基礎設施作為實施數據之治的支點和抓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以數字科技賦能國家治理現代化,數據治理成為當前數字社會治理的重點,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創新與治理能力提升的核心,以數據之治推動中國之治,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4】。報告內容啟發我們,數據之治成為中國之治的一個重要切入口與推動器,將“數利”基礎設施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中,將“數利”基礎設施作為布局實施數據之治的支點和抓手。借鑒水利基礎設施的水利工程和流域化治理模式,構建“數利”基礎設施的“數利”工程和數據流域化格局,讓數據要素在“數利”基礎設施的支撐和約束下,能夠安全、順暢和可持續的流通,以凸顯其基礎性、戰略性的匯聚效應和乘數作用,充分發揮其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的要素化價值,拉動數字經濟能夠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對于“數利”基礎設施的理解,就是從數據原生元起點認清數據本質,用數據戰略視野把握數據規律,聚焦于數據勢能和數據動能兩個焦點,將其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之中,利用基礎設施化、數字化和運營化的模式來開發、利用和治理數據,獲得戰略優勢。


(五)從都江堰水利樞紐看“數利”基礎設施工程框架


被譽為世界水利工程巔峰之作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渠首樞紐工程是整個工程的靈魂,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金剛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動引流灌溉渠系統共同組成,結合不同季節來水來沙的變化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的整體,達到分水、排沙、引水、泄洪、減災和灌溉的目的,即“分四六,平潦旱”。


魚嘴分水提作為分水工程,主要負責分水和排沙,發揮自動調劑水流量的作用,即“四六分水,二八排沙”,使成都平原能夠“水旱從人”。飛沙堰泄洪道作為排沙工程,主要負責排沙和泄洪,根據彎道流體力學原理,飛沙堰將砂石“拋”到外江,完成二次排沙,確保下游河道不被淤積,這就是飛沙堰的“正面引水,側面排沙”的作用。寶瓶口進水口作為引水工程,主要負責引水限流,起“節制閘”作用,調節進水量,形成連通了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和灌溉網絡。


如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樣,“數利”基礎設施也應該是由若干主體工程、附屬工程和配套工程組成的一個相互配合有機整體。在功能上需要具備結構清晰、要素合理、能力齊備和迭代演進的特點,構建數據樞紐和數據中心集群等主體工程,形成規?;s化的“數據流域化大格局”框架,實現其作為數字基礎設施而應該具備的基礎設施屬性,即創新性、引領性、基礎性和經濟性價值。


“數利”基礎設施的“1+1+1+1+N+1”“主體工程”框架,即一個數算底層能力框架,一個數據湖,一套數據鏈,一個運營中心,N個用數場景和一個數算安全框架。工程框架示例如下圖所示:


1.png



圖1-數利基礎設施工程框架示例


具體內容如下。


1、數算底層能力框架。該框架作為“數利”基礎設施的底層能力基礎框架,支撐核心能力,是能力底座,相當于水電站發電工程。


2、一個數據湖。數據湖是“數利”基礎設施的數據底座,主要用于構建一個完整的“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和“資產服務化”數據增益體系,以便更好地支撐多樣化的用數場景,相當于水電站大壩工程。作為數利工程的綜合存儲空間和數據分析提煉工場,每時每刻都有來自于千行百業的多維異構數據匯入數據湖,完成業務數據化;每時每刻也都有不同的算力引擎對數據湖中的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將數據要素聚合、加工、提煉、衍生為高價值信息和情報,為場景化業務賦能,實現數據業務化,完成數據源于業務又反哺業務的循環。


3、一套數據鏈【15】。數據鏈借用的是軍事術語,數據鏈打通地理空間相對分散的多傳感器、武器系統和指揮信息系統等作戰平臺之間的“數”動脈,是戰場末端(單兵終端、武器終端和網絡終端)聚能的“倍增器”,是軍隊制勝戰場的重要支撐【16】,是整體戰斗力躍升的基石。美軍高層曾表示:“數據鏈是武器裝備系統的生命線,我們帶到伊拉克戰場的最尖端武器就是數據鏈?!睌祿準窃诟叨刃畔⒒淦飨到y內部和不同武器系統之間傳遞、交換、共享戰術數據的手段,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對數據鏈做了界定:“通過一種或多種網絡結構和多種通信媒介,在兩個或多個指揮控制或武器系統接口之間,實現戰術信息的交換”。數據鏈是鏈接指揮中心、作戰部隊、武器平臺的一種信息處理、交換和分發系統,能以統一的格式標準和約定,實時、自動、保密地傳輸各種戰術數據,形成實時、準確、完整的作戰態勢圖,使指揮員無論處于哪個指揮位置,都能知己知彼、依令而行,達成作戰行動的高度同步。將軍事數據鏈類比到“數利”基礎設施,數據鏈就是在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內部和不同數字基礎設施系統之間傳遞、交換、共享數據的手段,用于打通“數利”基礎設施的“數動脈”,形成數據鏈網絡。


4、一個運營中心。運營中心即是統一服務門戶也是統一資源調度樞紐,完成資源互聯和統一調度,是能力樞紐,執行服務編排、資源調度、效能驗證等。


5、N個用數場景。數據要素與應用場景交叉融合,數據要素安全流通、數據要素開放共享、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數據要素加工衍生、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數據要素跨境傳輸,體現數據要素價值的諸多用數場景和需求。注:用數場景需要納入“數據戰略”框架內,從數據戰略這個制高點上規劃設計。


6、一個 “數算安全框架”基礎設施。從長遠來看用戶的需求會逐漸歸攏為兩類方向的安全剛需,一類由網絡系統到云化層所組成,稱之為算力安全,云、網、邊、端都可以作為算力的組成部分;另一類是數據安全。數據有獨立的剛需求,總書記最近在很多國家級的文件中提到的關于安全的論述,特別是關于總體安全觀的論述,已經將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并列;在“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也是這么提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皷|數西算”工程在數據傳輸中將催生數據流轉、存儲、計算的安全需求進一步提升,因此,“數利”基礎設施對接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布局,深化頂層設計,完善云網邊端數安能力服務資源池,完成能力服務化的互聯互通等規劃建設方案。數算安全框架的典型能力基礎設施工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內容:


網絡空間資產測繪基礎設施、資配漏補和漏洞缺陷管理基礎設施、全域全視圖態勢感知基礎設施、云網邊端數安能力服務資源池、網絡威脅情報流水線基礎設施、應急指揮和資源調度基礎設施、數據容災與業務彈性保障基礎設施、供應鏈與安全開發基礎設施、虛擬對抗與網絡攻防實戰化演練基礎設施、藍軍和眾測隊伍訓練基礎設施、網絡與數據安全人才培養基地等。


在數字化技術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 “數利”基礎設施的涵義和內容會不斷演進和持續變化,所以上述“數利”基礎設施框架不是固定不變的,框架及其內容也會因時而變和因勢而變。


此外,“數利”基礎設施作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一種形態,以基礎設施化的方式建設、投產和運營,提供隨取隨用的數據要素化公共服務,像使用水和電一樣使用數據。同時形成“數利”基礎設施評價指數,納入到數字經濟指數【16】體系框架內,用以引領“數利”基礎設施發展并衡量對數字經濟的貢獻。




基于數據流域化特點,在城市與關鍵行業落地建設“數利”基礎設施



 2022 年 2 月 17 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 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 8 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 10 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一)圍繞“東數西算”戰略布局落地“數利”基礎設施建設


助力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實施,以東數西算八大樞紐作為“數利”基礎設施底座,建設數據流通與應用機制,打通數據要素流通壁壘,推動數據流域內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轉型升級,全面支撐城市和行業兩種數據流域化格局的良性發展。而在地方經濟和產業經濟領域等方面的對接,必須有對應的政策機制和發展指引,就如同“南水北調”這個國家級工程,在流域內及跨流域的各地方都應當有相應的水利工程來對接。


(二)以城市為支點,全面推進數利基礎設施建設


在“東數西算”樞紐城市布局建設“數利”工程樞紐節點,彌補數字經濟發展短板、加快轉型,以助力城市數字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加快數據資源安全開放共享、數據要素安全自由流通,優化東西部間互聯網絡和樞紐節點,提高網絡服務質量,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綠色化發展。以東數西算的八大樞紐和十大集群為核心,結合地方智慧城市群規劃,建構區域化的數據流域化格局,如同水系流域一樣將數據要素分布在數據流域內,讓數據要素像水一樣安全、順暢地流淌在數利基礎設施內,可以像使用水力和電力一樣安全、便捷地使用數據要素。


在地方經濟領域中,應當如何拉動數字經濟,需要有相對直接、聚焦、明確的指引。也就是說在國家的新基建指引中,需要進一步明確作為新經濟火車頭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應當包括哪些類型的重要工程。這些數利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級算力基礎設施(城市公共數據中心),城市數據流通交換交易基礎設施,城市級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基礎設施,城市級數據安全治理基礎設施,城市級數據災備中心基礎設施,城市級云網融合邊緣安全接入基礎設施等等。未來的城市都將成為數字城市,上述數利基礎設施就是數字城市的數據基座。


(三)以關鍵領域和產業為支點,推進“數利”基礎設施建設


從產業和行業角度看,隨著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加快,數據總量呈爆發式增長,行業內和行業間數據的共享、拉通、衍生和流通的需求旺盛。貫通東數西算八大樞紐和十大集群,強調數據在產業鏈、行業內和行業間的流通,能夠像水一樣安全、順暢地流淌在產業和行業數利基礎設施內。從數據流域化格局看,不僅僅有圍繞城市的區域流通格局,還有圍繞產業鏈的行業流通格局。在這個過程中重視數據驅動產業全價值鏈運營,建構產業化和行業化的數據流域化格局。這些數利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行業級算力基礎設施,行業數據流通交換交易基礎設施,行業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基礎設施,行業級數據安全治理基礎設施,行業級數據災備中心,結合行業特色的算力基礎設施或數據基礎設施等。


參考文獻:


【1】盧陳濤.大數據融合下的智慧水利樞紐集成技術[J].廣西水利水電,2022(02):118-121. 2022.02.011

【2-3】牟春波.韋柳融.《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模式》

【4】數字紅利,2016年世界發展報告:數字紅利.清華大學出版社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6,16】畢親波.潘柱廷.《談構建權威數字經濟指數(DEI)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妙德經略.

【7】宋瑋. 三支柱掀起數字經濟奔騰浪潮. 

https://www.yicai.com/news/100930993.html.

【8】閆德利. 數字經濟再認識: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7Hu7SvtHi1prDlJLrZQreA.

【8】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https://m.gmw.cn/baijia/2022-05/06/35712863.html

【10】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

【11】潘柱廷.《零信任的“問題”》.中國信息安全.2022 年第 2 期.

【12-13】PWC普華永道和光大銀行.《商業銀行數據戰略白皮書》2021年11月.

【14】邱銳.吳風.“數據之治”推進“中國之治”. 

http://www.qstheory.cn/llwx/2019-12/27/c_1125394656.htm.

【15】駱光明等. 《數據鏈:信息系統連接武器系統的捷徑》.國防工業出版社.


引用其他機構的數據均在文中標注。



專家點評




“數利”比肩70余年的現代水利,非常具象地說明了數據要素想要真正促進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將面臨著要素工程化、制度體系化、市場一體化等諸多關卡。


“數利”的實踐作用


“數利”是個復雜且具有空間特性的工程體系構建。從理論實踐角度提出了數據要素的關鍵路徑,也從城市、行業的兩端明確了橫縱發展面。但是,有三個關鍵點需要特別強調:


1、制度保障跟進:數據在社會體系和市場體系中的產生和應用需要明確且嚴格的法規制度、條例要求。數據每天源源不斷的產生,數據原生合法是數據要素形成的關鍵。


2、數據意識牽引:要素經濟體系的形成必然需要產業體系的重構,各行業的數據經濟意識決定了我國數據要素化進程的關鍵。各行各業的管理要求需要盡快策劃,讓行業內主體快速形成被動關注。


3、“數據穿衣”落地:數據不應該是裸奔入場。我們需要快速找到數據,賦予數據外衣,并把它圈定到櫥窗中,才能形成全社會的數據要素基本面。也是釋放數據動能的基礎工程。數據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充分考慮到。


數據“唯動釋能”


現階段,數據動能并未有真正的實戰體現。構建數據流通安全路網是數據流通的關鍵。我們需要的是包含主干、支路、毛細、樞紐等多級、多形態的流通路網,配套政府的規則體系。讓數據實現真正的流動,才能探索其價值的潛力。 在路網的構建是否遵循最小單元化配合其頂層設計自下而上,還是從自上而下進行分層戰略實施,需要進一步商榷和動態調整。


總之,“數利”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理論實踐架構,在實施路徑上應充分發揮社會智慧和行業能量,提供更多的市場空間。







了解更多內容請掃碼關注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