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啟明星辰潘柱廷:創新升級 以安全基礎設施護航數字中國建設

發布時間 2024-02-19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信息安全,作者潘柱廷)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演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算力網絡、Web3.0等新興技術正在助力數字化業務轉型升級,但同時也帶來新的安全風險。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攻擊事件頻發,關鍵基礎設施仍然是被精準定位的高價值毀癱目標。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兩個創新來構建網信安全產業發展新格局。


首先,我們需要創新安全建設路徑。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理念和能力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算力網絡、5G 或 6G 等數字基礎設施之中,通過能力中臺構建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其次,我們需要創新安全供給模式。這包括布局和建設具有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的網信安全基礎設施。通過基礎設施化的模式提供服務,我們可以實現安全能力基礎設施化、運營化和服務化。這樣的安全基礎設施將護航數字中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打造安全大腦。該大腦將以安全垂直領域大模型為核心、驅動特定安全場景的小模型,并兼顧 AI 自身安全。通過創新安全服務供給模式,向全社會提供開放、高效的智能化安全服務。同時,我們將依靠安全機制保障自身安全,為智能化高速引擎安裝“方向盤”和“制動器”,構建以人為本的數字善治生態體系,實現人與人工智能協同共生演化。


二是加強數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國家數據局的揭牌成立,數據及數據安全產業發展迎來了嶄新的發展局面,數據基礎設施也正式被提出。數據安全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保障和安全基石,關乎國家安全。需要圍繞數據要素化價值主線,創新“數據安全與數據業務”協同治理模式,構建集約高效的數據安全基礎設施,提供數據安全合規與管控能力,促進數據要素的合規流通和高效使用,保障數據基礎設施的安全,支撐國家數據要素化配置市場的高質量健康發展。


三是構建算力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堅持云網一體化技術原生和安全原生理念,依托安全垂直領域的大模型與算力網絡安全底座,構建安全的網絡和云環境,打造算力網絡安全基礎設施,推動算力網絡的主動免疫與安全自我演進,提供多元化和場景化的安全服務,以保障算力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


四是構建身份信任基礎設施。在人際交往與數字世界的雙重領域中,身份信任是前提和入口。以可信數字身份為基石,通過強化訪問者和被訪問者的身份安全管控,將身份信任作為隔離安全風險的源頭和起點。同時,融合多維信任評估、動態訪問控制等安全和信任技術,構建一體化全程可信能力,構建身份信任基礎設施,以基礎設施化的方式提供身份可信、權限可信、數據和資源可信以及操作行為可信的身份信任服務。


                                                                                                                                 本文刊登于《中國信息安全》雜志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