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等保2.0的七個變化 安全管理平臺成剛需!
發布時間 2019-05-17
變化看點1名稱優化 更接地氣
為適應網絡安全法,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標準名稱由“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變更為“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名稱的變化所帶來的防護理念變化,以及定級流程等一系列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一詞之差,意味著其覆蓋范圍更廣。
變化看點2支撐依據 力度加大
等級保護1.0標準GB/T 22239-2008體系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以及《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等相關部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為依據,然而,等級保護2.0標準體系則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為依托,核心是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實施,顯然,以前是條例,現在是法律,等級保護2.0所背靠的法律文件決定了其影響范圍更為廣泛。
變化看點3保護對象 更為全面
等級保護1.0國家標準的保護對象為信息系統,而等級保護2.0則將基礎信息網絡(廣電網、電信網、企業網等)、信息系統(采用傳統技術的系統)、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工業控制系統等都納入了等級保護對象范圍。
變化看點4標準內容構成要件更為系統
等保2.0的要求由二大核心要件構成,即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擴展要求。本次標準修訂是對傳統信息系統、基礎信息網絡、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和工業控制信息系統等保護對象的全覆蓋。為適應新應用場景下的等級保護工作開展,等級保護2.0標準直接將這些新技術、新應用的特性化安全保護需求列入安全擴展要求。

泰合產品本部結合多年等保的跟蹤和方案積累,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緊密貼合等級保護2.0的滿足度對應關系、產品方案、解決方案、答疑方案等內容,參看《對應關系表》,泰合團隊,無論從等級保護2.0的具體分類項、安全要求情況、擴展滿足情況,到需求理解,都能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詳細而具體的方案。
等級保護2.0安全通用要求滿足度對應關系表 |
|||
等級 |
分類 |
具體分類 |
泰合產品圖 |
一級 |
管理 要求 |
安全運維管理 |
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 |
二級 |
技術 要求 |
網絡和通信安全 |
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合眾LAS |
設備和計算安全 |
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 |
||
應用和數據安全 |
泰合日志審計、合眾LAS |
||
管理 要求 |
安全管理機構 和人員 |
泰合態感企業版 |
|
安全運維管理 |
泰合資產管理、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泰合BSM、泰合流分析 |
||
三級 |
技術 要求 |
網絡和通信安全 |
泰合流分析+天清異常流量管理與抗拒絕服務系統(ADM)、泰合日志審計、合眾LAS、泰合BSM、泰合SOC、態勢感知、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 |
設備和計算安全 |
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泰合日志審計、合眾LAS、泰合BSM |
||
應用和數據安全 |
泰合日志審計、合眾LAS |
||
管理 要求 |
安全機構和人員 |
泰合配置核查 |
|
安全運維管理 |
泰合資產管理、泰合SOC 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態勢感知、泰合配置核查、泰合BSM |
||
四級 |
技術 要求 |
網絡和通信安全 |
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泰合SOC、態勢感知、泰合BSM
|
設備和計算安全 |
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態勢感知、泰合BSM、泰合SOC |
||
應用和數據安全 |
泰合日志審計、合眾LAS、泰合SOC |
||
管理 要求 |
安全管理機構 和人員 |
泰合配置核查 |
|
安全運維管理 |
泰合資產管理、泰合流分析、泰合態感企業版、態勢感知、泰合配置核查、泰合BSM、泰合SOC |
變化看點5安全控制點減少源自防護理念的變化
概括來說,等保2.0的結構變化就是一句話“一個增加一個拆分三個合并”。一個增加:“安全管理中心”,對應的控制項被具體強化。一個拆分:網絡安全拆分為“安全通信網絡和安全區域邊界”;三個合并:合并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為“安全計算環境”。 為此帶來的控制點數量上發生了變化,如下圖:

我們從控制點減少可以看到其背后的原因是防護理念的變化。通用要求方面,等保2.0標準的核心是“優化”。刪除了過時的測評項,對測評項進行合理性改寫,新增對新型網絡攻擊行為防護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新要求。等保2.0標準依然采用“一個中心、三重防護” 的理念,從等保1.0標準被動防御的安全體系向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后審計的動態保障體系轉變,注重全方位主動防御、安全可信、動態感知和全面審計。
變化看點6安全管理平臺將成為剛需
安全管理中心成為本次等保2.0變化最大的亮點。我們從等保2.0的安全框架圖中可以看到“安全管理中心”的技術要求,尤其在二級、三級、四級安全要求中明確了對“安全管理中心”的內容,一方面是在提高監測預警水平,另外一方面是綜合防御體系和等保制度落地的一塊技術支撐,是銜接體系與控制點的關鍵節點。所以,從“第二級”開始,增加了“安全管理中心”的“系統管理”和“審計管理”要求,到“三級、四級”調整了系統管理、審計管理、安全管理及集中管控等。
安全管理中心的核心作用被明確,對集中管控的要求被強化,意味著,等保2.0的實施后,集中管理平臺扮演的角色必不可少,更是用戶安全建設的剛需。因此,以SOC安全管理平臺、CSA態勢感知平臺、SA日志審計平臺等具有很強集中管控能力的平臺級產品,會在較長的一段時期里得到快速增長。

變化看點7定級流程的變化更嚴格
等保2.0標準不再自主定級,而是通過“確定定級對象——>初步確定等級——>專家評審——>主管部門審核——>公安機關備案審查——>最終確定等級”這種線性的定級流程,系統定級必須經過專家評審和主管部門審核,才能到公安機關備案,整體定級更加嚴格,將促進定級過程更加規范,系統定級更加合理。定級從原來1.0的“定級、備案、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查”五個規定動作,新增“風險評估、安全監測、通報預警、事件調查、應急演練、災難備份、自主可控、供應鏈管理、效果評價、綜治考核”等重點措施融入到等保2.0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