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安全成為國家戰略,國家陸續出臺了《網絡安全法》、《等保2.0》等法律法規和標準政策。2018年4月20日,習主席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提出“監管“與”運營“責任主體,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要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統籌機制、手段、平臺建設。落實行業、企業作為關鍵基礎設施運營者的主體防護責任,主管部門履行好監管責任。
從發展的視角看安全運營的本質
傳統的安全問題通常會表現得比較具體,通過常規的安全措施比如防火墻、入侵檢測、漏掃或者審計等產品即可應對。隨著安全技術的發展,安全已經演變為一個動態的過程,攻擊手段、攻擊方法、業務、軟件、人員等所有因素均在發生變化,單純通過一個安全設備、一次安全服務、一個方案解決所有的問題已經成為過去,安全需要不斷地運營、持續地優化。
安全運營作為信息安全領域一個新的增長極,已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何為安全運營?我們認為:安全運營是以“業務系統風險控制”為核心,將安全建設與業務相適配,并結合AI、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建立基于業務的自適應安全架構,建設監測、分析、響應等集中安全監測體系,將技術、流程、人員有機集合,對業務安全風險進行持續控制的一種安全建設模式。
圖一:安全運營體系架構
從多方視角理解安全運營的轉變
● 用戶視角
安全運營的概念已經并不陌生,隨著網絡安全法的出臺,GDPR的實施,安全已經從傳統防護概念轉變為風險防控。從傳統的安全運維、安全服務發展到安全運營,是信息安全發展的必經之路。無論是安全運維依賴于基礎架構設計,以被動檢測和防御為主,還是安全服務針對特定的問題出具解決方案,都已經遠遠不能應付目前復雜多變的安全環境,安全模式必須向積極防御、態勢感知、威脅情報、安全協同的方向進化。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戶并不關心得到什么樣功能的產品或服務,用戶更關注的是業務,更希望得到是“服務交付”和“價值交付”。
圖二:網絡安全滑動模型
● 服務視角
傳統的安全服務站在乙方的視角,針對存在問題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但缺乏持續性,對事前的預防和事后的跟蹤不足。安全運營則在安全服務的基礎上,對安全需求進行統籌規劃,需在安全產品的基礎上,理解業務、保護業務、提供持續性的專業服務。以前服務是免費的,只是作為對產品價值的彌補?,F在,運營服務有自己的價值,是基于業務反饋和防控效果進行改進,是對業務持續創新的保障和增值。
● 生態視角
傳統的安全基本上處于被動的檢測和防護,以單一或多個產品組合解決特定的安全問題。因此某一個安全廠商即能勝任。對于安全運營來說,則以“開放共贏”的心態去整合安全能力,實現安全能力的最優交付。啟明星辰不僅有著業內最全最完整的信息安全產品線,同時也與知道創宇、數維等業內知名廠商建立良好的生態合作環境,大家不再是單打獨斗,生態與可落地的協作,成為主流。在安全運營建設中,可整合銜接幾家、乃至幾十家的第三方安全廠商的發現,防護與情報能力。
圖三:安全運營生態圈
運營實踐總結分享
● 構筑符合組織戰略目標的動態安全防御體系
安全運營的首要目標是持續的監控和分析,及時掌握安全事件和處置狀態,提升安全質量和效率,持續降低組織安全風險,達到企業持續經營的目標。因此首先需要構筑符合組織戰略目標的動態安全防御體系。
圖四:動態防御體系示意圖
● 通過持續安全監測和分析處置整合、提升安全運營能力
采用大數據采集及AI技術,遵從Oberve(觀察)—Orient(調整)—Decide(決策)-Act(行動)流程將安全運營體系建設閉環化、動態化、指標化、持續化。增強安全運營的可靠性,極大提高效率并提高服務質量,提高業務系統安全度。
圖五:持續監測示意圖
● 通過安全運營建立安全感,實現安全價值
安全運營要實現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的轉變,通過安全運營,建立起用戶的“安全感”以及對安全價值的正確認知下的品牌效應,實現價值鏈與戰略的一致性。
Copyright ? 啟明星辰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3241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45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