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安全唯謙之路
發布時間 2021-03-17人類發展的最近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是互聯網及其應用的普及,這個過程相當于先有路,然后車水馬龍。
互聯網應用改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如人類關系和信任存在那天開始,善惡與對抗便應運而生一樣,虛擬世界深入生活層面,安全問題便尾隨而至,并隨著社會財富增長和技術更迭不斷升級。
今天的中國是互聯網應用的大國、強國,2017年6月1日實施的《網絡安全法》中規定: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簡稱三同步),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進入安全與信息化同步階段。
時至今日,特別是五中全會提出了新的愿景——數字中國。
數字時代下做任何事的前提,首先是安全的保障,否則這件事就無法成立,那么安全必然成為前提條件,這標志安全從跟隨階段、同步階段進入了前置階段。
正如習主席所說:“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安全從業者需要面對和思考這個問題:守護數字中國情境下的信息安全,我們必須具備更強的力量。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單靠技術已遠不夠了,這力量不僅僅來自于技術,更來自于文化。
我們需要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安全就必須被賦予文化能力,就如中國文化的傳承,賦予這個民族幾千年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去保護國家長盛久安。
數字時代面對新技術更迭、用戶業務應用不斷變化,安全是更特殊的一個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它必須面對威脅的不可預料,就如你無法預知小偷會怎樣的方式盜取財物,尤其攻擊技術和業務都在發生復雜的變化……
可以說,安全前置的今天,變化多端的應用及威脅,讓從業者面對更加復雜的局面,我們必須努力在變化過程中掌握規則,在這樣的局面中立于不敗之地,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錢學森老先生深入研究“復雜巨系統”,他的研究是要找到這個巨系統內變化的規律。錢學森指出:“系統是指由一些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組織部分構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體,系統在客觀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要守護這個系統,就必然需要有一個皈依處,要有一個內在的邏輯,然后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掌握變化規律這件事,在中國文化有很深刻的理解,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就是研究變化的,對“變化”的參悟是東方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源頭與核心。
對變化規律的領悟之所以成為中華文明之根本,源自于華夏民族生存的生存需求,中國所處的環境:東面是太平洋;南面是叢林山地;西面是青藏高原;北面是蒙古高原。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是一個基本封閉的環境,但它的大部分卻處于中緯度,氣候溫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陸地——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全球最大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距離印度洋不遠,季風氣候發達,大部分地區雨熱同季,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所以,中國人自古就是是靠土地生存的,而要保證土地收成,就必須要研究兩件事:一個是天的變化規律,一個是我們自己。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源頭就是研究天和自身這兩件事,而這兩件事里卻蘊含著安身立命的大智慧。
中國最早的經典《易經》就是研究天和事物變化的學問,變化是有規律的,所以周易可以預測變化,掌握這個規律就可以順應事物的發展行動。
所以《易經》可以幫助人們趨吉避兇,了解事物發展的狀態,選擇什么方式、什么時機會讓事情吉祥順利。
對于變化的研究,使得這個民族的底層意識中,有著對變化的深刻理解以及應對的力量,而對于從事信息安全的人來說也同樣尤為重要。
在《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有吉有兇,唯有謙卦是六爻皆吉,在這一卦象下,做什么事情都是大吉大利。
謙卦,象征著謙謹,它的卦象下單卦是艮,為山,為止;上單卦為坤,為地,為順,是山在地下,山作為高大之物反而處在地的下面,這就是“謙”的德行:山藏在地下,不顯山不露水,低調、謙遜,高大但不顯示,自覺地不顯揚。
內止知道抑制,乃謙也,在人是德行很高的境界,保持內心謙卑的為人做事,做事必然亨通,64卦中只有這一卦是無時無刻不吉。
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學者想和一名禪師學習,學者到禪師那里,便滔滔不絕的展示自己的想法,一刻不停,禪師便一直倒茶,直到水溢出杯子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學者不得不停下提醒杯子滿了,禪師笑著說:“杯子如果不清空它自己,就什么都裝不下了”。
內在總是滿滿的人或組織,只是忙于炫耀和張揚,哪里再有成長的可能?
謙的內在具備一種臣服的力量,對于萬事萬物的生命形式的臣服,能夠讓人安下心來,并能以更加清明的意識,做出智慧的決策,這是生命力量的展現:臣服于當下發生的一切,不抗拒不張狂,謙和會自然升起,此時可以感受到當下自己內在的創造力,信任自己的智慧,不沮喪、不停息,可以更快調整自己的認知,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去解決問題,不急躁、不拖沓,優雅于生命道路的每一步成長與精進。
信息安全的復雜局面下,保持這樣的狀態,才可能從每一次事件的應對中增長智慧,穩穩的守護我們的用戶。
反過來,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謙遜,又是源自于內心真正的力量,內在力量的形成,必然來自持續向內的探尋與自我激勵所帶來的成長。
不斷成長的人一定是那些關注內在、專注于學習和體悟的人,他們能夠不斷從直面各種變化的經歷中汲取經驗,謙虛地向他人與智慧請教,看到自身的不足。
假以時日,這份真正的力量便會以成就他人的方式展現,這便是謙帶來的智慧。
因為這個狀態中,謙是利于變化的,天、地、人、神,他們本性都是利于謙、流向謙、福佑謙、喜好謙,從中可見謙卑是最有益的處世為人之道。它告訴我們怎樣在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中保持一個不敗之地,保持吉祥。
在《易經》是研究萬事萬物的轉化規律的,非常有道理,如果我們深入的研究謙卦,會非常清楚什么樣的人適合做安全,什么樣的人不適合。
做安全的人必須是內斂的、必須是含蓄的,必須是懂得發展規律的,必須是把自己的內在充盈,內在充滿力量而不張揚,否則就沒法做,做了也不會長久。
說到謙,古人認為,整個道家的思想體系都是從謙卦中來的。道德經中講上善是圣人的境界,君子的境界就如水一樣,水是最謙卑的,就如道德經第八章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水恩澤萬物而不與之相爭,可以處于大家都厭惡的地方,因此,水是最接近于道的。
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世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此為大智慧。
萬物莫不依賴于水的潤澤,但水對萬物的態度卻是:“天之道,利而不害”(道德經八十一章)。所以,水的謙使其最具有力量,也是最吉祥的存在方式。
老子認為水是“幾于道”的,我們從水那里可以學到很多道的品性,而內心真正的力量便源于此。水的“不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格,是謙的重要方面。
“夫唯不爭”描繪了安全和應用的不同之處,信息安全在場景里是什么樣的作用?安全在一個場景里是不會去和誰去爭什么,它不是應用需要時刻感知。
信息安全是“周全的守護”,守護必然是不張揚的,是一種悄然的守護、是一種內斂的守護,守護的狀態必然是小心謹慎的、低調沉穩的,它只把保護和成就對方為己任,便必不可張揚,這就是水的狀態。
這樣的守護正因為是符合于道,所以才會令我們真正立于不敗并獲得持久的信任。
信息安全從業者為每一條大船保駕護航,保護它們安全航行于大海,讓他們在驚濤駭浪之中也可以從容自在的抵達終點。
啟明星辰在二十余年如一日的守護中,不斷的積累著這份沉甸甸的信任。
在數字中國的新時代,安全所必需的更大的力量要從更沉穩、更謙卑的格局中來,才有力量率先踏入這個百年一遇的新時代。
在這個新時代,我們也必然有新的定位和愿景:護航數字中國,領航信息安全。
往期相關文章鏈接: